近年来,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政策扶持与市场需求的驱动下迎来爆发式增长,辅助驾驶与动力电池技术成为竞争核心。然而,伴随技术跃进的是频发的事故与争议:近期多场严重“辅助驾驶”功能事故纠纷,让我们消费者对新技术的信任危机日益加剧;动力电池起火事件亦再次引发公众对安全性的质疑
2025年4月1日,对于中国的智能驾驶行业来说,绝对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。这一天,《北京市无人驾驶汽车条例》正式实施,L3级无人驾驶私家车首次被允许合法上路。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,在北京的高速路和城市快速路上,驾驶
芝能科技出品 2025年城市NOA和高速NOA变成了非常火热的词汇,我们应该理解城市NOA(导航辅助驾驶)系统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? 通过融合导航系统与无人驾驶功能,实现从起点到终点的全程辅助驾驶
4月9日,比亚迪划时代旗舰SUV唐L正式上市,共推出唐L DM、唐L EV两大车系。新车长宽高分别为5040*1996*1760mm,轴距2950mm,是标准的C+级SUV。其中,唐L DM坐拥215
4月9日,比亚迪划时代旗舰轿车汉L正式上市,共推出汉L EV、汉L DM两大车系。新车长宽高分别为5050*1960*1505mm,轴距2970mm,是标准的C+级轿车。其中,汉L EV坐拥701KM
2025年,曾立下月销2万“军令状”的乐道汽车并没有如愿迎来开门红,一季度一共只卖了14781台车,月均销量不足5000台。紧接着,4月2日,乐道汽车总裁艾铁城官宣离职。一时间,乐道的路在何方成为了全网讨论的焦点
秦L EV没有DM版的统治力。 11.98万元起售的秦L EV,确实完全超乎电车通的预期。 去年,比亚迪将技术重心放在混动领域,依靠拥有2000km综合续航、百公里油耗2.9L的秦L DM-i顺利打开混动中型车市场
在刚过去的3月,我们已见证了不少重磅新车的登场。而4月的新车菜单同样丰盛蔚来萤火虫首秀、阿维塔新贵登场、零跑继续价格屠夫之路,每一款都带着各自的杀手锏而来。在这个智能
我命由我不由天!可这次还线年下半年至今,哪吒汽车遭遇了降薪、裁员、停产等一系列情况。下一个高合、极越的说法,亦不绝于耳。 或许,哪吒汽车的波动起伏,真就是观察中国造车新势力的绝佳反光面
转眼2025的第一个季度即将过去,万物复苏,3月份车市哗哗上新,4月份也持续火热,加之4月份还有上海车展要来袭,又有一新车即将重磅登场。有家用的,也有豪华的,有轿车也有SUV,如果你最近想入手新车的话,绝对不能错过下面这些车型哦,一起来看
蔚来在上周五公布2024年Q4及全年财报后,在香港上市的四家造车新势力:零跑、理想、小鹏、蔚来的最新一季业绩全部出炉。 1、“蔚小理零”交付量及营收规模均创新高 从财报数据
马斯克是个特别能够造梦的人,当然重要的是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部分造的梦,所以很多人会一直进入他的梦境,这也就是特斯拉公司,产品,股价会获得人追捧的原因。最近,马斯克首次公开发布其2025 Q1的All peop
引言 家人们,无人车来也(公众号:无人车来也)要聊一个超级酷炫的话题 理想汽车在无人驾驶领域的重大突破VLA。 这玩意儿可不得了,简直就是给汽车
芝能科技出品P3更新了年度的报告《P3 AD Market Insights》,我们分出行服务和智能驾驶两个方向来看。出行服务(Mobility-as-a-Service, MaaS)通过整合公共交通、共享出行和自动驾驶等多种交通方式,正成为全世界城市解决交通拥堵、碳排放和效率问题的核心方案
近日,国内新势力最典型的代表小鹏,发布了新款的旗舰车型G9。 这款车,有一个巨大的特点,那就是其无人驾驶功能,进行了大改动,全系取消激光雷达,改用11摄像头+3毫米波雷达+12超声波雷达组合,搭载双英伟达Orin-X芯片(508TOPS算力)
蔚来等待下一款爆款。 当年同期出道的“蔚小理”,似乎就剩下蔚来没有抓住销量密码。 理想在高端家用SUV市场早已站稳脚跟,小鹏凭借MONA M03和P7+两款走量
根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在2024年1至9月期间,标配L2级别智能驾驶配置的市场中,丰田以13.0%的市场占有率领先,而比亚迪和大众分别紧随其后,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2.2%和9.8%。而在具备NOA功能的车型方面,理想汽车以31.5%的市场占比遥遥领先,其次为问界与蔚来,分别达到24.5%和13.6%
引言最近,汽车圈出了件让人有点意外的事儿:1 月通常是汽车销售的“寒冬”,可今年 1 月燃油车市场却来了个 “小阳春”,这对新能源车无人驾驶来说,到底是福是祸呢?今天,无人车来也(公众号:无人车来也)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
造车新势力们的2月成绩单出来了。话不多说,立即进入正题。划个重点先:蔚来:13192台小鹏:30453台理想:26263台零跑:25287台小米:破2万台哪吒:未公布 01蔚来 蔚来2月总交付量是13192台车,这是交付总量
导语 Introduction 它们之所以“妥协”,纷纷为了销量。 作者丨崔力文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何增荣 2025年起步,便卷到令人窒息。
理想汽车尚未公布2024年Q4及全年财报的披露时间表。按照往年同期财报的发布时间推算,预计公司将于2月底公布。 据高盛最新发布的研报预测,理想Q4营收将同比增长5%至440亿元,环比增长2%。其中,汽车出售的收益将同比增长4%至420亿元,汽车平均售价则同比下降13%至26.6万元
奔驰中国本轮裁员主要涉及销售、汽车金融两个体系,裁员比例约为 15%。 文曹琳 编辑冒诗阳 汽车像素(ID:autopix)原创 奔驰中国内部传言已久的裁员,终于落地了。 我们独家了解到,奔驰中国在今天约谈了部分员工,当天即启动裁员,裁员比例约为 15%
近年来,无人驾驶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,并逐渐服务于大众出行。无人驾驶在带来便捷和安全的同时,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、法律和社会问题的探讨,其中一个便是无人驾驶中“电车难题”的应对方案
守擂者,必受其重,4个60后皆在其中。 翻开中国汽车过往的故事,就像翻开了一本狂人日记。这本日记,贯穿30年,抒写着四个大字,疯狂,执著。指向了4个人,都是60后。 李书福被称为“狂人
2025年1月17日,比亚迪盛大举行“何以中国 盛世王朝,汉L唐L设计发布会暨2025首届王朝盛典”,王朝网旗舰汉L唐L迎来全球首秀。在新能源步入崭新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下,为响应主流市场用户的体验进阶
在2025年1月7日的CES 2025 展会上,Mobileye的首席执行官Amnon Shashua教授发表了题为“现在、未来与超越”的年度新闻发布会,展示了公司在无人驾驶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规划
引言 最近,美国银行对特斯拉做出了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评级调整,还特别提到了无人驾驶出租车这个 “神秘角色”,说它是特斯拉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。 这背后到底有啥门道呢? 无人车来也(公众号:无人车来也)和大伙儿一道,来一探究竟
伴随着市场的激烈竞争,“价格战”依然是贯穿2024年全年的关键词。就在2024年年底,一封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价的内部邮件,再次引发对于外界的“价格战”的争论
鞭牛士 今日报道 1月2日消息,日前,各大新能源车企公布了12月以及2024年全年销量数据。依据这一些数据,鞭牛士本期制作了两份数据表,一是车企12月份销量环比变化,看看与11月对比是进步还是退步,或原地踏步;二是车企年销量目标完成率,看看它们年初立下的flag是否兑现
种种迹象来看,特斯拉会在1月有大动作,但2025年的价格战不会像之前那样打。 年关难过年年过,这句俗语的背后是,之前累计的很多事情要在跨越新年的时候算账。在全球经济壮旺的前几十年间,向来没有2024年到2025年这么多的大动作
入局增程已成定局? 在市场需求逐步提升的吸引下,原本只推出纯电动车的新势力品牌,开始走增程混动的技术路线,比如小鹏、智己、阿维塔等等,就连只有一款纯电动车在售的小米,也瞄上了增程混动。 继小米首款SUV YU7曝光之后,小米第二款SUV的谍照随之曝光
30%比例,华为正在吞下BBA的4S店,就像10年前和小米抢手机渠道一样。在奥迪的4S店里卖的最好的车是问界**......当北京、郑州等地一汽奥迪的大型经销商集团转投问界冲上热搜后,有网友调侃,一代新A(AITO)换旧A(奥迪)
众所周知,华为这些年以来,一直在不断的重申自己不造车,只利用ICT技术,帮车企造好车,利用渠道帮车企卖好车,自己不造车,不和车企抢饭碗。 所以华为都是和合作伙伴合作,一起推出汽车品牌或型号。 比如
近日,一起理想L9在行驶过程中突然熄火的事件,让理想再度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。作为造车新势力中备受瞩目的一位,理想这一路伴随着争议。令人意外的是,此次事件并未给理想带来太多不良影响。 1.理想回应L9
随着年底汽车企业冲量以实现今年的销量目标,众多汽车企业纷纷给出降价优惠,几家外资企业比国产汽车更拼,纷纷给予优惠,以吸引消费的人,特斯拉、宝马、丰田无疑是其中降价的重要代表性企业。 特斯拉今年前9
当特斯拉在太平洋彼岸造车,并且成功推出Model系列,成为全世界车圈最耀眼的明星之后。 这股新能源的风,就吹到了中国市场,于是国内也一股脑的涌现出了众多的车企,这些车企很多都是跨界造车,有的是互联网企
快科技12月1日消息,零跑汽车官方今日公布了11月份的销量成绩。 11月,零跑汽车单月交付量首次突破4万台,达到40169台;1-11月,零跑汽车交付总量达到了251207台,成为首个提前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新能源汽车品牌
今年广州车展上展车达到1171辆,其中新能源车达到512辆,均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。 但也不乏消失的品牌,比如劳斯莱斯、奇瑞捷豹路虎、斯巴鲁、雪佛兰等13个品牌缺席。 近期大家都在聊:流量,已被雷军余承东们独占? 事实上,此前商业圈就掀起了一股高管上阵前台露脸的风潮
合资品牌智驾全靠“外包”? 借助AI大模型,各大车企今年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两大领域都有新的突破:车机系统开始能回答用户的各种奇怪问题,智能驾驶系统逐步跳出人为设定的规定,往更像老司机的驾驶质感发展,进一步开拓消费者和行业对智能化的想象边界
上一篇:面粉与燃气不可同屋!